第三节 方言、农谚和歇后语
一、方言
根据安徽省、市、县方言文献的划分,我县属淮北方言区(系中原官话),接近北京标准语。我们八里河当然也在此范围内,但在词汇上有所不同。例如:灰(灰尘)、面(面粉)、脖梗子(脖子)、响午(中午)、后个(后天)、舒坦(舒服)。媳妇(妻子)、家里人(女人)等。
在颍上县的方言中,我们八里河是一致的。与杨湖、六十铺等地区存在着口音上的差异,某些土语的不同,如弄什么子(干什么)、日头(太阳)、咋着(咋啦)、夜个(昨天)、白芋(红芋红薯)等。
就八里河的方言大致可分列为动物、植物、事物三大类。
(一) 动物类(家畜鸟虫)
圆蹄子(马、骡) 大耳朵(驴) 叫驴(公驴) 小哼(猪)
草驴(母驴) 牦牛(母牛) 羯子(公羊) 水羊(母羊)
咪猫(母猫) 狼猫(公猫) 小跑(兔子) 麻喳子(喜鹊)
老鸹(乌雅) 唧嘹子(蝉)
(二) 植物类(作物、瓜菜)
玉蜀糁(玉米) 老窝瓜(南瓜) 茭瓜(茭白) 辣子(辣椒)
地梨子(荸荠) 洋柿子(西红柿、蕃茄) 牙叭秸(甘蔗)等。
(三)事物类
俺俩倌(我们两个) 那高头、那顶上(那上边) 步大街(逛大街)
扁食(饺子) 肉头(吝啬) 拉呱(谈心、聊天) 月佬佬(月亮)
过劲(真棒) 盐子子、冷子(冰雹) 白仁(白天) 下淋(冻雨)
二、谚语
1、鱼谚
八里河是鱼米之乡,以盛产鱼类闻名于世,鱼文化在本地区已源远流长,而鱼谚正是八里河人民食鱼保健的经验总结。
按季节有:“冬鲫鱼、夏锂鱼,二八月里吃鲶鱼。”
按月份有:
正月塘里鱼头细,二月桃花吃鳜鱼;
三月甲鱼补身体,四月鲥鱼加葱细;
五是白鱼吃肚皮,六月鲂鱼鲜如鸡;
七月鳗鱼酱油闷,八月菊花蟹正肥;
九月鲢鱼汤吃头,十月鲫鱼吃清炖;
十一月草鱼清脾味,十二月青鱼只吃尾。
从中道出了吃鱼的时令、方法、部位以及对人体的保健作用等吃鱼的学问来。
2、农谚
枣树发芽,种得棉花。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清明泡稻,谷雨下田。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四月八,雨沙沙,高田洼地种芝麻。
夏至种黄豆,一天一夜扛榔头。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冬耕一寸地,抵上一遍粪。
干犁湿耙,白忙一交。
地是刮金板,人勤地不懒。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
3、气候谚语
清明雾明,谷雨雾晴,清明不明,谷雨不晴。
反了春,冻断筋。
正月十五不见星,沥沥拉拉到清明。
三怕三七,四怕初一,三七初一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
交了七月节,夜寒白天热,交了八月节,晌午一会热。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蚂蚁搬家蛇过道,燕子低飞雨来到。
烟囱不冒烟,必定是阴天。
小鸡早上圈,必定是晴天。
盐罐子反潮,外面东西盖好。
4、保健谚语
病人不忌嘴,跑断先生腿。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臭鱼烂虾,得病冤家。
不吸烟,不喝酒,疑难杂症就少有。
酒多伤身,气大伤人。
美酒不过量,好菜不过食。
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有说有笑,阎王不要。
人怕伤心,树怕剥皮。
劳动强筋骨,无病便是福。
石闲生苔,人闲生病。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耽误一夜眠,十夜神不全。
交秋防受凉,不易坏肚肠。
千补万补,不如食补。
三、歇后语
哑吧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有难言之事,不能说出来)
黄连树上唱小曲——苦中乐(指人会解脱苦闷)
小二姐炒菜——油(有)盐(言)在先(处理事情前把话说明白)
柳树剥皮——光棍(比喻人爱漂亮,图名声)
狗咬刺猬——没法下牙(办事无从着手)
闭眼捂麻雀——自哄自(自己骗自己)
蒜苔炒藕菜——光棍的光棍,眼子的眼子(有吃亏的,有占便宜的)
万岁的茅房——没有你粪(份)(与己无关)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白白送掉,一去不返)
老和尚娶亲——头一回(比喻第一次)
西瓜掉在油篓里——大滑蛋(不肯出力)
兔子尾巴——长不了啦(不好的事物即将发生)
飞机上撂请贴——喜从天降(突然得喜事)
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了(指末日快到了)
老虎吃蚂蚱——不趟牙(某事不值得去做)
程咬金的斧头——三下子(虎头蛇尾)
小猪拴在门槛上——里轰外拱(指善于唆事的人)
瞎子放驴——撒不开手(指做事使人不放心)
罗锅子死不挺尸——里面有弯(比喻事情比较复杂)
乡里老头坐石磙——场上看(看问题、做事情要从长远的观点出发)
八里河的地保——管的宽(指人爱管闲事)
骑驴看帐本——走着瞧(当时不与计较,待事后算帐)
耗子扛枪——窝里横(只是内部捣乱,而不能一致对外)。